粮能填肚子,所以除非是上头发下了任务指标,乡亲们一般很少敢种细粮。
要是能有增肥的肥料就好了,那样就不怕地里荒,不怕种不出高产的细粮来。
李老头回程时坐在驴车上琢磨着这个问题。
神仙仁慈,给了他们风调雨顺的好年景,他们也不能辜负了对方的好心,得想法子把地里的出息再往上搞一搞,让大家伙过上更红火的日子。
不提李老头如何打算的,粮站这头满面笑容地把人送走后,等到了时间点立马就把门关了,剩下那些公粮还没交上的大队要么拉回去明日再来,要么等在那儿挨一夜明儿个继续吧。
而收粮员已经拿上收粮记录本,颠颠地跑去找领导报告好消息去了。
不提那几千斤优质小麦引起怎样的震动,李家村这边在交了公粮后开始给自己队上分粮,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盼望已久的细粮,少的一二百斤,多的上千斤。
那一段时间,整个村子甚至周边都飘荡着醉人的麦香,大家伙走出去脸上倍儿有面子,在其他村的人面前,腰板儿挺的溜直。
之后有隔壁村的熟人借着过来烧香拜神的机会想换点细粮回去,有的是家里媳妇生了,有的是家里老人牙口不好,有点是粗粮吃惯了,都想弄点细粮尝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