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乡里鼓励大家种植当归时,人们心里都没底。对于当地人来说,种植药材是个新事物,而且好多人连当归见都没见过,更不了解它的习性。
以前人们刨药材,都是上山找野生的,不需要任何成本投入,即使没有任何收获也不赔钱,无非就是消耗一些力气而已。对于村民来说,上山的事太稀松平常了。
自己种药材的话,从准备种的时候就要付钱,在种植的过程中更要出工、出钱。而且当归这种东西一长就是三年,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变故?药材能不能长好?需要花多少钱?能挣多少?药材卖给谁?这些都是村民们担心的问题。
针对村民的担忧,乡里几乎是拍着胸脯保证的:从种植到收获有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,药材种植管理完全有保证。种药材需要的前期资金,由县扶贫办提供无息贷款,药材销售以后再偿还贷款。县里会联系专业药材公司收购,销路根本不成问题。
乡里不但给村民做了保证,还变相的以职务对村干部进行要挟,于是村干部只好不遗余力的去促成此事。
村民们得到了乡里口头保证,再加上村干部极力做工作,除了养猪的七个村以外,其余的村都进行了药材种植。
从种上当归的那天,老百姓们就没踏实过,村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