亩产在全省排名靠后,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这样的产量有负农业县的称谓,确实应该调整,以增加产出量。
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,已经延续了至少几百年,解放后也继续了好几十年。在这些年中,整个种植模式变化不大,种植结构相对单调的,基本还是靠天吃饭。作物种类上有了一些变化,但基本还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,还有就是地肥种类变了一些。因此,产量增加并不明鲜,广大农民生活改善,主要是沾了国家政策的光。但国家政策要兼顾全国,而且也不是完全输血式,更提倡自我造血。
怎么造血?种植经济作物。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,种了经济作物,农作物产量如何保证?我这里要说的是,只拿出少部分耕地种植经济作物,大部分耕地仍种植农作物。而且对农作物籽种、种植模式都要进行改良,用部分土地产量达到以往全部土地产量,这就保证了农业县的地位,尽到了农业县的责任。而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块又会增加收益,也会导致整个地块增收,多挣了钱,这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好处之一。
好处之二,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难题。每年这些过剩的劳动力,都会外出务工,撇家舍业不说,收入也不理想,甚至全年只能干七、八个月的活。可耕地就那么多,产量也那样,还要挣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