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辩,最后还说,朝廷很忙的,大家今儿抓紧,无论如何,给个初步结论来。
于是,御史便跳了出来,指责杨家通敌,否则为什么两个小娘子要去雄州?迷路?一巧,救世子,二巧,去雄州,辽营警戒,三巧,再躲进山洞,拖住8000兵力,四巧,最后,还是寿王内眷,五巧,无巧不成书,真当在说书么?!
杨父急,真的就这么巧啊!
别看杨父打仗是个好手,可口才真的很是一般,在家冲儿郎们都是体罚多,讲道理都是折氏的工作,这个分工是充分考虑到了两人的长处和短处的。
杨父在书房里憋了好多天,自辩折子翻来覆去都是那么几句话,强调来强调去,都是一个劲儿的强调忠心!给人感觉有些空洞,言之无物,可杨父真的没法言啊,就是那么巧啊,杨父还想问为什么这么巧呢?!
见杨父给急得满头大汗,却还是只会一个劲儿的强调君恩深重,杨家就是肝脑涂地也难报君恩,断然不会做出叛国之大逆不道之事等等,八娘开口了,“官家容禀。”
杨父急,小娘子娇惯得很,说话没个分寸,官家没点名呢,插什么话,赶紧请罪。
官家示意无碍,让八娘说,杨父的老生常谈听得耳朵都起茧了,看看小娘子有什么新说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