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候没有冰箱,保存鲜虾显然不现实,她能的也就是趁鲜煮熟,晾晒后去皮做成虾弯儿。到了冬天,包饺子炒菜炖蛋做汤,放几个肥美的虾弯儿,就会极鲜极美味了。
小杂鱼也捡了小半盆,两三斤的样子。大虾入锅煮上,她麻利地将杂鱼收拾一下,就在蜂窝煤炉子上红烧了。又快手快脚地用玉米面和精白面粉掺和着和了一团面,鱼入锅加汤炖上,她就将面团揉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剂子,双手拍几下,贴在铁锅周围,然后盖上盖焖炖。
另一边的大锅里开了两个滚,大虾红透煮熟了,不用小秋动手,吴戈秦戎一个端着大盆,一个抄着大笊篱,哗哗哗几下子,就把煮熟的虾捞了出来,端在外边之后,宋秀程已经将一个芦苇帘子用竹竿架好,大虾端出来,又用笊篱均匀地撒到帘子上,均匀铺开……接下来,成就虾弯儿美味的任务就交给时间了。秋天气候干燥凉爽,不下雨的情况下,只需四五天功夫,鲜虾就会脱水成为虾干。再将这些虾干装进口袋里,两个人扯着口袋来回撞击,干脆的虾皮就会逐渐破碎脱落,撞一段时间,再过筛后,剩下的就是干净的虾弯儿了。
大部分虾都晾到帘子上,小秋将剩下的一盘子白灼虾端上桌,蜂窝煤炉子上的铁锅杂鱼也好了,宋秀程招呼一声,秦戎快手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