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对当朝为官的父亲的殷殷期盼,劝谏周尚书要廉政爱民,广施仁德,不要辜负圣上以及百姓对他的信赖。且不谈这文章一气呵成,文意详实,文笔老练,一个八岁的孩子,能有这样的见识和心胸,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了。
皇帝曾读过这篇《与父书》,深受感动,金口称赞周泠霜是巾帼奇才,特别关照周尚书要好好培养。
所以,周泠霜从小就是顶着才女的名头长大的。她年少成名,却丝毫不沾沾自喜,与她接触过的人都夸赞她品德高尚,交往中更是令人如沐春风。
周泠霜十三岁时,外国使臣来访,无意间见到了她的《与父书》,更是啧啧称奇。当他得知这是周尚书家的千金八岁时所作,立刻向皇帝表示,希望能亲眼见一见这位周小姐。
于是皇帝特意设下筵席,命周尚书带着周泠霜参加。
席间,外国使臣为了试探这位小姐的才华,出了不少刁钻的问题刁难她,谁知周泠霜毫不慌乱,侃侃而谈,轻轻松松解答出所有问题,聪颖程度几乎令人拍案叫绝。
外国使臣心服口服,亲自誊写了《与父书》带回他的国家,希望以此来教育和激励其他女子。
从此之后,周泠霜名扬天下,甚至有无数的青年才俊从各地来到京都,日日守在周家门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