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试的考生个个神情严肃,激烈地抨击这次身为主考官的苏镇山,简直就像苏镇山已经徇私舞弊,让他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一般。
另外一边,看客们也是凑热闹不嫌事儿大,全都在一旁落井下石。
也怪苏镇山的名声实在是太坏了,惹得认识他的,不认得他的全都态度鲜明地反对他。
事情闹到最后,竟还有考生自发组织起来,写血书,再趁着黑夜偷偷贴在京都的大街小巷。天一亮,引来不少人围观。
“这血淋淋的,写的什么呀?是不是什么伸冤的状纸?”围观群众中一个不识字的问旁边另一个人。
“伸冤的状纸也该贴在衙门啊,贴这儿算怎么会事?”另一个人笑着说:“这是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写的。‘凡担任科举考官一职者,需爱惜羽翼,德高望重。可苏侍郎声名狼藉,恐不能服众,加之苏家大公子也在考生之列,苏大人身为朝廷命官,理应避嫌。草民死罪,求陛下降恩,念吾辈寒窗苦读数十载,只求能换得一位清明无私的考官’这原来说的是换考官的事儿啊!”
“这事儿不都能闹了很久了吗?还没个说法?”
“没呢,科举考官都有规制,哪有说换就换的道理?”
“可是苏侍郎家中那些事儿,唉,连女儿妻子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