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形式。
    至于作者是汇集自己写过的短篇总个集子,还是通过编辑的选题审阅新写出来一篇,这就看个人的了。
    基于在校生们的放假时间考虑,定稿的最终截止时间放在寒假结束之前。
    而她负责的小作者就恰好没有能出版的随笔文章,问起过去写的东西……
    “在报纸、杂志上发表了,这样的不方便再出版了吧。”
    电话那头的年轻女孩子回答道。
    虽然也有一些没能过稿的稿件,但远远不够撑出一本书的内容,需要二十万字左右才行,只能写新的了。
    说实话,李芸对这个叫容心的女生不太放心。
    本来年龄就小,第一届时便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之一(顺便一提,另一个女生拒绝了邀稿),到现在都第三届了,也没有出现年龄更小的选手。
   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品是能展现一定实力,但她担心的是对方能不能写好长篇。
    写惯了短篇的小作者也许一时还掌控不好全局。
    选题时的分歧让她越发感到焦躁,不过之后发过来的大纲成功打消了盘桓在心头的疑虑。
    故事的脉络十分清晰,布局结构也在及格线之上,李芸想,看来作者很明白自己想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。
  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