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不是他们辛苦赚来再上缴的国库,反正边镇百姓的苦难降临不到他们的头上。不是自己痛,干脆掩盖过去,粉饰太平就好。
第三派,就是见风使舵的那一群,更为可恶。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观点,只是别人赞成的他们都反对,别人反对的,他们都赞成。本着混水摸鱼之心,哪边有利就倾向哪边。这就好像有两个人在争抢奶牛,他们就是那种蹲在下面趁乱拼命挤奶的那种人。
倒是本来的大牛穆定之,这次没办法表态。
他本来应该是保守派,可惜主持顺宁关大捷是他的儿子,是他的世子打出来的。他另一个儿子,文坛小魁首花三郎,也深度参与了此事。他现在不吭声都有人怀疑他的用心,更不用说站队,不对,是领队了。
不过奏折中穆耀说得清楚:大夏国是喂不饱的狼,如果处处忍让,反让他们得寸进尺。
正是这句话,让朝堂上的反对声,质疑声虽盛,还不至于演变成弹劾穆远冒进鲁莽或者请求直接问罪。再加上穆定之毕竟坐镇于此呢,旁人不知道他心中真正所想,到底不敢太过分,结果就是保持了诡异的平衡。
但这种平衡非常脆弱,随时可能破裂。
当然,也有人攻歼赵平安私下离京,还给她安了个大帽子,说有祸国的嫌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