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点不用荀彧提醒他也能想得到。既然和孙策撕破脸的风险太大,那就只能放弃袁谭了,至少答应袁谭条件的可能性没有了。不答应袁谭的条件,自然也就得不到冀州的赋税,能指望的只有益州。一旦益州有失,朝廷别说西征了,能不饿死就算不错。
益州不容有失。
天子不敢怠慢,随即命人把刘晔请来商议。刘晔的意见与荀彧相仿,眼下不宜与孙策开战,还是缓一缓的好。不过,他不建议轻易接受孙策的条件。朝廷不易,孙策的处境也不见得就好,既然双方都不敢轻易开战,就不必过于委屈求全,尽可能争取一点好处,西征就多一分胜算。
刘晔随即又提出几点建议:不改变当前的制度,在现有官制内解决孙策辖制五州的问题,维护朝廷的尊严,不给孙策可趁之机,哪怕是让步也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;孙策必须向朝廷交纳应该缴纳的赋税,哪怕一部分也行。这是朝廷最迫切的需要,也是朝廷和孙策谈判的基础。如果孙策不肯缴纳赋税,那谈判就没有意义了,索性决裂,至少还能和袁谭谈判;抢在谈判未揭晓之前,召回当初派到南阳境内的官员,能召回一个算一个。这些人亲身经历了南阳新政,如果能回到朝廷,除了彰显朝廷正朔之外,还能对关中的治理起到推进的作用。将来闭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