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粮消耗太大,秋收又严重受影响,亏空严重。
孙策忍着笑。徐州的情况在他预料之中,甚至可以说他故意而为之。不找点麻烦,不让陶氏兄弟焦头烂额,他们会期望值太高,他想安插人手也比较困难。如果徐州负债累累,退役老兵也已经占据了相关岗位,不管陶商、陶应愿不愿意放手,这徐州都不姓陶了。
“借债了?”
“不借不行啊。钱粮不足,郡兵也好,丹阳兵也罢,都不肯卖命。”
“欠了多少?”
“呃……差不多三年的赋税。”陶应很尴尬,连忙又解释道:“主要是前期开销大,郡兵三心二意,不肯出力,募来的丹阳兵虽然肯出力,却又不熟悉地形,费了不少周折。后来退役老兵陆续到职,战事才顺利些。”
“你才欠了三年赋税,有什么好愁的,我欠了十几年的债呢。”
“我可不敢和将军相提并论,你欠得多,但你来项也大啊。”
孙策哈哈大笑,回到大帐,命人上茶。问完下邳、广陵的情况,他又问了琅琊、东海的情况。陶商没来,但他托陶应带来了上计结果,情况稍微好些,但也好不到哪儿去。孙策一一看完,将上计报告放在案上。
“仲允,你对刘备这个人怎么看?”
陶应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