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孙策对孟子其人绝无贬低之意,实际上他很可能是最接近孟子理想的君主之一,甚至可以把“之一”这两个字去掉。“读书人”三个字也能佐证他的判断,孙策对读书人多有嘲讽,但他又非常重视读书人,开办学堂,教化百姓,他执行得比谁都积极,都彻底。
难道是我老了?
陆康收回心神,很认真的想了想,将郡学的相关情况汇报了一遍。他尤其提到了管宁。年前,管宁写一封书信来,对他们的几篇文章大加批判,他们正在研究对策,打算写文章回应。
孙策点点头。他也收到了邯郸淳的消息,他们同样收到了管宁的文章,邯郸淳很直接,送了一份拓本给管宁,让他自己看。如果还不相信,欢迎他到南阳来,那块楚碑就在南阳郡学里立着,随时可以看。
邯郸淳很有底气,甚至有点挑衅的意思。楚碑上的文字很难辨认,他们集结了很多人的力量——尤其是蔡邕、蔡琰父女两位大家——研究了很久,才基本理解了碑文。管宁没有这样的功底,看到那份拓本估计就傻眼了。
陆康等人没有这样的实力,那几篇文章没有文字资料佐证,大部分是收集来的民间传说,未免底气不足。陆康这次来,就是想问问孙策的意见。
孙策笑了一声:“陆公,你对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