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勇无畏地对抗蝗虫,打跑一只耳,还会弹吉它,唱情歌,可却被它深爱的新娘吞食入腹。
“以及火童,海力布,都以主角牺牲为结局。
“马良里可恶的衙差和官员,渔童里欺负国人的洋人,都会让人心生愤怒。
“好猫咪咪被老鼠欺负的委屈,哪吒举剑自刎的无奈,眉间尺自斩头颅的悲壮……所有这些,都并不因为是面向儿童而想去做一个圆满美好的作品。
“我想,如果是我,小时候看到这样的桥段,会不会觉得替这些角色不平或是遗憾,会不会想要帮忙挽救或是弥补?会不会想要改成一个完美的结局?
“这画的名字既然叫做《净土》,我想画作者在画这幅画的时候,未必没有想过曾经这些美好的回忆里夹杂着的那些小小缺憾。净土不应该存在瑕疵,米伦在作画时,也许会把这样的情绪投射在画里。
“所以,那些触发点也许并不仅仅只是剧情的关键点,很可能也是他小时候看动画片时,情绪最起伏、遗憾感最重的点。
“赵海翠死亡的那个世界,兔子本是最无害的生物,为什么要自己跳进火中?一只兔子自杀,这对于儿童观众来说,只怕是相当具有负面冲击力的情节。
“因而我想,如果米伦的情绪点在这里的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