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然试过用馒头,但是效果不咋的,最后还是觉得小刀更好用一些。
这点就比毛笔更好,毕竟墨汁是会深入到纸张纤维内部的。
而且用废了的纸张在经过泡水后还能二次利用,大大节省了原材料。
而同时,在夏安然说了将石墨粉和黏土混合后挤出,可以得到比较细的笔芯后,大佬们很快就给他鼓捣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铅笔……只不过在这里,铅笔的大名叫做墨笔。
不用加墨,方便携带,可以批量生产,造价也相对低廉的墨笔很快抢占了中低层市场,工匠在此时虽然地位不高,但是有些大家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。
而且他们多采取用师带徒,徒带孙的方式,每个匠人背后都有庞大的人脉链,在墨笔被弄出来不久后,很快这种笔就普及开了,本身没什么用的石墨忽然被大量采购,利益链有所牵扯后,墨笔的制法自然也保不住。
当然,荀彧也没打算保密,夏安然最近弄出来的东西太多,一个墨笔不过是其中的小小添头,更关键的造纸法还在他们手里。
此时曹操选择的《劝学》正在赶制中,荀彧特地托了关系寻了刻章大师,请了他门下的学徒们来帮着制作雕版,他的想法很简单,第一本【书】的推广肯定会遇到阻力,但如果是一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