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家中也无甚不足,阿父何必去触陛下的霉头,以致见恶君王。”
在他看来,皇帝行事还算公允,虽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味,但遇贤者她能提拔,献媚过头的,她也会讥讽,遏制献媚求官的势头,也称得上明主了,何况而今天下大治,诸侯臣服,实在不必闹到这地步。
孙次卿叹了口气:“我在,的确无甚不足,一旦我去了,便未必了。”他的儿孙成器的不多,重孙也有两个,皆已六七岁,都未显出资质来。
“三代不上朝,则与君王疏远。咱们家往下三代,可没什么能人。”
孙适便无话可说了。
“你随我来。”孙次卿说罢,往外走去。
他们去了书房。
书案上是现成的笔墨,孙次卿取一绢,写下几笔,加印,晾干了,交与长子。上头所书,是游说济阳王起兵。
“济阳王封地被削,对皇帝不满久矣,得我此信,纵然惧皇帝之势,也不会出首检举我。”孙次卿解释了一句。皇帝压制诸侯压制得太狠,宗室皆有怨言,不过是不敢发而已,若让他们寻到了缺口,势必不会手下留情。
孙适接下了绢书,垂下眼睑,看着那绢布,颤声道:“这是要弑君……”
“不过是杀一独夫民贼,何来弑君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