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道,没两日便让人领着他们去府衙销了奴籍,只剩了个在徐氏身边伺候的胡陈氏,徐氏习惯她伺候,离不开她,而胡陈氏自己也舍不得离开这富贵窝。
可又担心万一陈金一朝高中,有幸入朝为官,风光无限时,她仍旧是个奴才。
这也只是胡陈氏小人之心罢了,徐氏信重她,转脸便把她的卖身契交给了她,让她什么时候想离开了,走便是。
于是,陈家人欢天喜地的在上京城郊佃了户二进的宅院,又花大价钱将陈金送去徐二公子所在的私塾读书,陈婆子买了架纺车,陈老爹在郊外佃了几亩良田,织织布种种田,以此维持生计,徐家人还记得他们,时常会给他们送些粮食布匹,胡陈氏在徐氏身边伺候一个月月例便有好几两,足够他们过得宽裕。
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,如果没有意外的话。
陈金读书是有几分小聪明,一开始还学得好,时常惹得夫子夸赞。
陈家人佃的宅院离私塾有些远,陈婆子担心陈金早起晚归熬坏了身子,便给他银子在私塾住下了。
所谓男子有钱就学坏,此话历来不假。
不出一月,陈金便渐渐不去私塾了,和上京城里的二五仔混迹一起,入赌坊进花楼,没钱了便向陈婆子要。
一开始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