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锡癸看向康承乾,拱手道:“廉使,眼下平卢军已经云集魏州,马上就会向我昭义而来,当此之际,廉使必须出迎!王师讨逆,廉使岂能不迎?平卢军就是王者之师,不是因为他们有大义名分,而是因为他们够强!廉使迎接王师,就是大唐忠臣。安王诛奸臣、杀宦官、平叛乱,所作所为,皆为匡扶社稷之举,有贤名在外,廉使若是尽心尽责,安王必会倚重,至少也不会为难!这才是保全廉使,保全昭义之道!反之,就是重蹈魏博覆辙!”
    康承乾点点头,不得不承认,现实就是如此。见幕僚们都没有异议,也知道此事算是议定了,他站起身,向康锡癸行礼,“多谢长史教我。”
    行礼完,他看向众人,做了决断:“准备劳军之物,本官要亲迎安王,亲迎王师!”
    幕僚们相互看看,纷纷起身,向康承乾行礼:“廉使英明!”
    康承乾暗自叹息一声,“接下来,议一议如何配合安王征战吧。”
    其实昭义还有另一条路,那就是跟河东结盟。但是河东军如果不入境,昭义还是打不过平卢军,若是河东军入境,且不说战况如何,昭义军首先就坐实了造反的罪名,是个隐患。
    另外,如果河东军胜了,难道李克用就不会顺势图谋昭义?没人敢保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