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留下了个不守礼,甚至是不孝顺的印象。
    但看这四年多的表现,应该只是当时没留心,做事情不太谨慎,底下人也不甚机灵,并非是不孝顺。
    诚亲王这四年为了把自家额娘接回府养老,可以说是比先帝在位的时候,敢闯敢干多了,而且刻苦努力,几乎是把四爷当做了办差的榜样。
    可能是虱子多了不怕痒,诚亲王的名声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毁的差不多了,又是孝期不守礼,又是告密小人,所以到了雍正年,这位是一点都不顾及名声了。
    如果说京城的贪官污吏,一开始是由索额图下刀,查抄了不少人,也丰盈了国库,那之后在监督百官当中起到主力作用的必然就是诚亲王了。
    这位去了都察院!院之后,可以说是铁面无私,关键他收集消息的途径也特别多,作为康熙最有文采的儿子,不管有多少人认可,看在文人圈子里混的最开的就是诚亲王了,若不是之前坏了名声,群臣举荐太子的时候,绝对不会没有诚亲王的名字。
    小道消息收的溜,也不怕得罪人,更不怕旁人往他身上泼污水,四年多的时间,这位的名声哪怕有四爷帮着周旋,也照样比之前还差了点。
    好在,也没有白白牺牲,群王变亲王,不光是能留给子孙后代的爵位变高了,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