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简单,因为涉及益州律法的问题。石韬一双眸光闪烁着道道精芒,仔细的盯着王灿,期待王灿的答复。
    王灿说道:“天子犯法,尚且与庶民同罪,何况是百姓亲族,一旦出现亲族犯事,影响百姓安定,按刑律处罚。”
    石韬点点头,便没有继续发问。
    接下来,则是孟建。
    孟建早已听说王灿舌战荆州官员,将蔡瑁、蒯越、蒯良三人驳斥得哑口无言,知道王灿辩才出众,便没有询问王灿的问题。
    孟建明白王灿辩才好,肯定占不了便宜。
    他并不是第一位,排在第三位说话,早已考虑好问什么问题。轮到他上场的时候,孟建拱手问道:“建曾闻王益州拜蔡伯喈为师,王益州师从名家,定然文采斐然。有道是诗明志,就请王益州以‘天下兴亡’为题,赋诗一首,可否?”
    刹那间,客厅中的目光都聚集在孟建身上。
    好狠!
    不管是庞德公、司马徽,还是徐庶等人,都露出哑然的神情。他们知道王灿胸有韬略,舌灿生花,文武双全,可即使如此,却不一定表明王灿就能够赋诗。再者,诗赋一道讲究天赋和才华,并不只是熟读书籍,就能够赋诗的。
    众人的目光先落在孟建身上,再转移到王灿身上。
 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