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在了植物园和生态园的种植上。第二期已经在4天前开工,这次倒是不怎么赶,主要是因为地厅那边还在努力的挖石方,而且垦殖的其他硬件建设也才刚刚开始,比如壁槽水道,顾名思义,在岩壁上切槽,将南边池塘中的水用水车翻上去,然后通过槽道流到地厅那边,由于地厅是层楼式的,并且多达五层,所以这水槽总工程量对野嚎穹窿来说同样是可观的,若非搞回了切割挖掘机,这样的壁流工程是根本都不会去考虑的。
由于地厅开凿、石方采集是第一位的,故此进度倒是很快,上下两层高4米,面积400平的地厅已经完成。如此面积的地厅在幽暗地域虽然数不胜数,但出于建筑结构的考量,长方形的地厅中还是留了粗大的双排石柱,这地厅就是将来的种植场,主要是菌麦,这种地底植物看起来就像是大蘑菇,茎粗长,伞盖薄而小,成熟后,茎部切下晾干磨粉,口感和营养价值与面粉相差仿佛。只要环境适宜,菌麦3月一熟,而且不似地表那般有季节气候限制。当然,实际上一年种几茬菌麦不是那么简单的算法,随便拉个村儿里的,也知道休耕的意义和作用,这也一样,尼奥早就想好了,一茬菌麦、一茬幽花苜蓿、一茬肥叶草,再一茬菌麦、一茬幽花苜蓿、一茬地薯。
幽花苜蓿是喂牲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