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王朝西北地带的商贸队伍都只能绕路,可谓怨声载道,以至于弱弦校尉李茂贞为此专门递了一份折子到清凉山,要求重开城门和军屯,三千精兵便能无需凉州分发军饷,甚至可以给养边军。当时徐凤年并不在王府,梧桐院那几位批红翰林为此还有过争执,最后是顶替绿蚁进入梧桐院的陆丞燕一锤定音,驳回了老校尉李茂贞的折子,听说老当益壮的李校尉差些辞官隐退,公然大骂梧桐院那些头发长见识短的婆姨当了家却不知柴米贵,早晚会掏空王府的家底,老校尉甚至连年轻藩王也没放过,说了一句嘴上无毛办事不牢。
有六七精锐轻骑由黄花关城门疾驰而出,簇拥着一名白发苍苍的便服老人,老人在城外一处屯田停马,蹲在地边长吁短叹,虽说北凉道仿制朝廷工部新设立了屯田司,负责境内一切军屯田地,可在熟悉官场规矩的老人看来,这不过是那新凉王安置外来士子的一个无奈举措,军屯的精髓本就在于戊垦二字,一旦交由外人,就只会沦为捞油水刮地皮的工具。可老人毕竟是北凉臣子,如何能真去跟北凉王府扳腕子,好在那个屯田司顶着员外郎官帽子的年轻读书人,手脚暂时还没伸的太长,对于屯田事务虽然外行,但那批手下都还算得力敬业,从北凉道第四州流州迁徙而来的新屯民,也还老实安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