们这些契丹人。”俄语中国发音为“kitan”,意思是“契丹”,因为当时的俄国和辽国相邻,属于俄国的近邻,通商关系密切,所以,在以后虽然多次改朝换代,“契丹”就约定俗成成为了俄语里“中国”的代名词了。
“下个月就要搬去新的厂房,你们就会舒服了,现在,你们赶紧把这个月的活儿干完。”这人就是老巴夺兄弟之中的哥哥伊利奥?阿罗维奇?老巴夺。
伊利奥?阿罗维奇?老巴夺其实是波兰裔犹太人,波兰被沙俄、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之后,老巴夺就成为了俄国人。1900年夏天一个晴朗的早晨,一列从莫斯科开来的火车徐徐地驶入松花江车站,一群外国人纷纷走出车厢。人群中有两个相貌相仿的商人,矮胖子、大额头、黄眼珠、半秃顶、40多岁,他俩就是“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”的创建人,波兰籍犹太人伊利奥?阿罗维奇?老巴夺和其弟阿勃拉?阿罗维奇?老巴夺,他们是头脑机敏而又一筹莫展的商人,哈尔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。
老巴夺兄弟很快发现外籍员工有吸食烟斗及大白杆烟的嗜好,而市场上又无制烟厂家,看准未来烟草行业乃是生大财之道,便从俄国亚斯莫罗维、米萨格苏等烟厂购进大批烟丝和大白杆烟,雇用一名中国工人叫卢采亭,每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