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全部安放在四轮铁路平车上,外形就像蒸汽火车头前面加装了起重臂式单斗挖掘机。这台挖掘机通过不断延伸铁轨实现带状开挖,每小时挖掘量约为35米立方米,比较适合铁路工程建设,因此人们称之为铁路铲。
1837年,威廉?奥蒂斯研制的第一台“费城铲”投入铁路工程建设。然而遗憾的是,奥蒂斯没等改进自己的设计,便于1839年英年早逝,时年26岁。就在这一年,奥蒂斯发明的蒸汽铲正式获得专利。但是早期的蒸汽铲,由于回转机构仅仅在前部吊杆的部分,回转角度有限,还得靠人力实现;蒸汽机功率也不大,挖掘力小,斗容也小,动作也不会很快;需要加煤加水,还需要不断铺设轨道,整体的效率是很低的。再加上当时人工相当便宜,和奥蒂斯家族严格的专利保护,这种蒸汽铲未能大规模应用。威廉?奥蒂斯死后,“费城铲”的生产陷于停顿,直至19世纪50年代以后,奥蒂斯家族才重新开始生产,但产量很少。
奥蒂斯的专利过期后,很多公司进入这一领域,此时各种建设对蒸汽铲的需求也急剧增加,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,蒸汽铲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,并不断得到改进,应用于露天矿剥离。1880年出现了第一批以蒸汽式拖拉机为底盘的半回转式蒸汽铲。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