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实业的重要性。这种认识上的转变使农业的重要性开始受到重视。1897年张謇在《请兴农会奏》中对农工商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界定,认为在农工商三者中,农业是基础,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。他说:“立国之本不在兵也,在乎工与农,而农为尤要。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,工不作则商无所鬻,相应之势,理有固然”
1901年由张之洞主稿、绅商参与拟稿润色、刘坤一领衔,并成为清末改革纲领性文件的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》(以下简称《三折》)对农业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。它认为,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气候条件也适合农业发展,应将农业放在首位,并提出了几项措施:其一、发展农业教育,培养农业人才。其二、推广农业生产技术,鼓励官绅率先试办,以开化社会风气。其三、建立农业领导机构,发挥国家政权在经济建设中的功能。其四、鼓励垦荒,发展近代大农场。
清末的农业改革大体上按照《三折》设计的轨道运作。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思潮的走向看,它认为,实业的振兴是国家振兴的基石,而农业又是基础之基础,故必须大力发展。当然,这时期对农业的重视与传统的重本抑末已有本质的区别,它不是抑制,而是力图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