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派官僚。此人上任伊始,便提出一条妙计:从现存经费中拿出350万两进行证券投资,再用赢利建设铁路。施典章看中的,是当时一本万利的橡胶股票投资。嗅觉灵敏的施典章也找到这笔财路,把大量公款扔了进去。当然,他不仅直接买橡胶股,还向钱庄放贷,自己则上下其手,中饱私囊。
1910年夏,“橡胶泡沫”开始破灭,原先涨到近2000两/股的橡胶股跌到只剩个零头,卷入其中的中国钱庄、票号纷纷破产,上海当地政府存放在票号中的官银,投入救市的资金,也都打了水漂,川汉线的财政窟窿再也堵不住了,不但橡胶股票投资泡汤,那些扔进钱庄的高利贷资本,也因钱庄倒闭而打了水漂。
“橡胶股灾”令在事件中负有责任的交通银行创始人李经楚、铁路局长梁士诒下台,1911年,主张激进国有化的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尚书,获得全国铁路的操盘权。出于“橡胶股灾”后的财政压力、整顿路权的现实需要,也出于进一步打击政敌、借机谋取买办私利的考虑,
宣统三年春,盛宣怀向摄政王载沣提出,铁路商办是清谈误国,照此办理再过30年也修不成铁路,当务之急是将铁路收归国有,再由政府出面与列强协商,争取好的借款、管理条件,避免主权过分流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