乎是年年大旱,之所以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天灾和人祸确实得各占一半的原因。
但吊诡的就是北方旱成这样,也没有象样的水利工程,官府不组织,老百姓自己也很难自救,特别是大规模的引水工程,如引水渠或大型水车,或是打深水井。
这样的事如何做了,可能就会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流民,又或是根本就没有农民起义了。
但以张守仁的观察来看,指望明朝政府做这样的事,还不如指望老天下雨更为妥当一些啊。
眼前的这个翻车就是南方水车的扩大版,浆叶阔大,踩踏方便,引水流量应该足够盐池调节所需。
这样的翻车一架当然不够,不过反正张守仁有的是人力,多造几架,每天由不能当亲丁的壮劳力不停的踩踏就是了。
比起煮盐,这种盐池的产量就不是几倍或几十倍,而是几百倍上千倍的产出了!
有本堡和其余几个盐池,年产几千万斤盐,根本就是十分轻松的事情了。
蒸发池,调节池、结晶板、结晶池……
大大小小的池子把海水引入,然后保持一定的海水浓度,然后依靠烈日和不停的搅动,蒸发,然后到结晶的水平。
最后就是成片成片的上好海盐。
后世的苏北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