炸、飞溅的铁片以及弹壳炸裂后的散片来杀伤敌人。这样不仅加大了炮弹的杀伤威力,而且同样没有减少射程,可以说是一举两得。
实际上开花弹在明朝就以经出现了。根据一些后世学者考证,在宁远大战时,袁崇焕炮伤努尔合赤,使其伤重不治而亡,使用的就是开花弹。但明朝的开花弹制做十分粗糙,而且基本都是用臼炮以曲线发射,射程有限,说白了和用投石机抛投没什么两样。因此也没有普及使用,而到了清朝,因为不重视火器的发展,也没有做进一步的改进,反而失传了。居说到清未时期,左宗棠在驻守西北的时候,曾在一个废弃的炮台中挖掘出明军留下来的大量开花弹,也让左宗棠大为感叹:“中国在三百年前便有此利器,只可昔后人不善保管,竞致失传,岂不痛矣。”
不过商毅需要的开花弹,不是臼炮曲线发射的开花弹,而是加农炮(即直射炮)发射的开花弹。只有这种开花弹,才能综合实心弹和霰弹的优点。
加农炮发射的开花弹和臼炮发射的开花弹在原理上虽然是一样的,但在技术难度却要大得多,首先是开花弹的弹壳厚度,壳壁如果太厚,则爆炸之后火药无法炸碎壳壁,显不成杀伤力,结果成了实际上的实心弹。而如果壳壁过薄,又承受不住火炮发射时产生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