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是生性沉稳,没急着发问罢了,此际见李显转到了正题上,也就没再多踌躇,面色一凝,慎重地出言问道。
“不瞒张公,那条通往波斯的航线只为了一事,那便是获利,无论是船队货运还是圈地筑垒,皆是为此,孤并不讳言,然,却并非孤有意与民争利,用意有二,其一便是引导,但凡孤之商号能获巨利,随之而起者必众矣,民可凭此富,朝堂也可多些岁入,仅此一条,便值得孤去冒这个险,更遑论此举还牵涉到政体变革之所需,哪怕是再难,孤也得行了去!”李显站起了身来,在书房里缓步地踱着,语气坚决而又自信地述说着。
“政体变革?请恕张某懵懂,还请殿下明言。”
张柬之乃是当世大儒之一,于商之道虽不排斥,可也不是太以为然,哪怕此等航海能获巨利,他也不甚关心,倒是对李显所言的政体改革之言起了心思,只是思忖了良久,却始终不得其要,不得不出言追问了一句道。
“张公,我朝政体大多沿袭前隋,皆以关中为本位,关中强则朝堂强,关中弱,则地方必起祸端,究其根本是体制有缺憾所致,自高祖以来,地方刺史作乱者在所多有,何故?于孤看来,不过两条耳,一是朝堂对地方之控制力不高,各州皆以刺史独大,无论兵、财一手遮天,野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