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待命多时的唐军官兵立马蜂拥着冲上了前去,搬开挡道的尸体,呐喊着杀进了城门洞中,然则李显却并未随军出击,而是缓缓地策马来到了被专门挑将出来的噶尔?钦陵之尸体旁,默默地凝视了好一阵子之后,毅然一拧马首,头也不回地便往城外行了去……
伏俟城破,一代名将噶尔?钦陵身陨,至此,整个吐谷浑境内已再无成建制之吐蕃大军,然则李显却并未趁势进兵吐蕃国中,也不曾将大军安置在伏俟城中,而是率部缓缓后撤到了青海湖畔,只在乌海城中留下三千步军以为守御,并非是李显不想急攻,而是心有顾虑在——连番征战之下,师老兵疲只是一个方面,后勤辎重消耗过大也是缘由之一,可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,真真的原因是李显还没想好该不该就此灭了吐蕃。
理由?很简单,就一句成语——鸟尽弓藏!李显这些年在河西可是折腾得欢快无比,无论军事还是政务,尽皆作出了不少的变革,这些举措认真说将起来,确有离经叛道之嫌疑,而之所以不受朝廷谴责,无非是两点,其一么,自然是李显对河西的掌控力度足够,下头诸州无人敢挑刺,可另一个缘由么,却是抗衡吐蕃之需要,但凡李显想要变革之际,无不在奏本里写上这么一条,看在河西安稳的份上,高宗自是不会有甚大的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