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勺,交到亦珍手中,指一指渐渐沸腾的汤水。“我们如今使的法子,没粤地那样讲究,食材不必事先过水,只是待汤开起来时,人需候在一旁,将沸上来的血沫子撇出。如此既最大程度保有食材的营养与味道,又去除了里头的腥膻气,汤头更浓厚些。”
亦珍点点头,表示知道了,随后擎着大汤勺,站在灶台边上,仔细地撇去汤镬里的浮沫,倒在一旁汤妈妈事先准备好的粗瓷碗里。如此总有两盏茶的功夫,沸腾的汤镬里浮上来的已少有血沫子,曹氏在一旁见了,这才指点亦珍,将盖子盖上,又把下头灶膛的炉门微微掩了,只留小半个口子。
“盖上盖子,就要转成文火慢慢在灶上炖一到两个时辰。这时辰的把握,就要看你对材料的认识了。”曹氏曼声道,也不告诉亦珍,这一镬子汤,到底要炖一个时辰,还是两个时辰。
亦珍心知母亲这是要考校自己对食材与火候的把握,单说怕她不往心里去,是以要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。
这时忽听得檐角挂着的铜铃“叮铃铃”两声脆响,坐在厨房廊下的汤妈妈站起身来,“夫人,奴婢到二门上去看看。”
说罢解了围裙,出了后院,往前头去了。过不多久,胖墩墩的汤妈妈以罕见的速度又“噔噔噔”跑进后院厨房,嘴里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