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到张萱时也首推其仕女画。但你要以为张萱仅仅是一个仕女画家就错了。张萱虽善画仕女,但在当时最著名的一幅作品,却是不为后世所知的山水画。这幅作品历经坎坷,躲过了安史战火,大乱初定后的一天,得以重现天日。
对此,《酉阳杂俎》作了独家记载:
翊善坊保寿寺,本高力士宅,天宝九载,舍为寺。初,铸钟成,力士设斋庆之,举朝毕至,一击百千,有规其意,连击二十杵。经藏阁规构危巧,二塔火珠受十余斛。河阳从事李涿,性好奇古,与僧智增善,尝俱至此寺,观库中旧物。忽于破瓮中得物如被,幅裂污坌,触而尘起,涿徐视之,乃画也。因以州县图三及缣三十获之,令家人装治,大十余幅。访于常侍柳公权,方知张萱所画《石桥图》也。玄宗赐高,因留寺中,后为鬻画人宗牧言于左军,寻有小使领军卒数十人至宅,宣敕取之,即日进入。先帝好古,见之大悦,命张于云韶院。
长安翊善坊保寿寺是玄宗时代红人高力士的旧宅。
当时,官宦人家有一个习惯:把宅子施舍为寺。就算是积德吧。天宝九年(公元750年),高力士将自己在翊善坊的一处地产施舍为寺,即后来的保寿寺。据说,保寿寺建造之初,寺钟铸成,高力士在寺内设饭局庆贺,朝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