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平起见;督抚互参,不过是以此结党营私,各博虚名而已。
曹寅先祖本为汉人,但自其祖父起,身份摇身变为清朝贵族的包衣(奴仆),隶属于正白旗。基本上,他的奏折能代表当时满人的态度。
康熙皇帝看到密折后,与王公大臣谈论说:“噶礼有办事之才,用心缉拿贼盗,然其操守则不可保。张伯行为人老成,操守廉洁,然盗劫伊衙门附近人家尚不能查拿。”又说:“据张伯行参疏云,噶礼得银五十万两,未必全实,亦未必全虚。即噶礼所参张伯行之事,亦必有两、三款是实。”(《清圣祖实录》)实际上是将噶礼、张伯行各打了五十大板,噶礼的乡试贪污案也被有意说成了互参案,这就为江南乡试案的最后结果定下了基调。
扬州这边,钦差大臣张鹏翮与漕运总督赫寿听到皇帝的口风后,断定圣上认为噶礼是能臣,即使操守有亏,也是真小人;而张伯行则是庸臣,表面虽然清正,却是个伪君子。最关键的是,前面那位是满人,后面那位是汉人。
再次开审时,审讯官已经与第一次大不相同:多了一位钦差赫寿,却少了三位督抚——噶礼、张伯行已经被免职,安徽巡抚梁世勋则每日在公馆静坐养病,也不再参与同审。赫寿刚刚由侍郎升为漕运总督,一切依旧以张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