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(1808)中进士,以即用知县分发到江苏候缺。到江苏赴任不久,李毓昌便赶上了江苏水灾,于是奉命以查赈委员的身份前往山阳县查赈。
    这一年,李毓昌刚好三十六岁,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步入仕途。从奉委之初,他就决定要秉公办事,消除侵冒,做个廉明的“清官”。同行的十名官员中,自有人年纪比他小、学问比他差,但论到官场的潜规则,他却着实是个新手。一进入山阳境内,便能看到县内土地荒芜,农事凋敝,受灾百姓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,生活困苦。李毓昌不由得十分不安,愈发感到此行责任重大,恨不得长上翅膀,早日赶到山阳县衙了解放赈情况,而其他官员却无一例外地熟视无睹。
    起初,李毓昌还频繁催促众人快行,但结果只招来众同行的白眼和冷言冷语。李毓昌的亲信长随李祥惯于见风使舵,立即向主人示意不要再说。不料李毓昌是个执拗的脾气,李祥反而由此招来了主人一顿呵斥。其他官员听到耳中,难免会觉得指桑骂槐了,更加觉得李毓昌不顺眼。幸好还是教谕(明清制度,府学设教授,州设学正,县设教谕,均为学官,负责教育生员)章家璘出面婉转劝解了几句,才没有令局面太过尴尬。但自此之后,除了章家璘外,其他人都与李毓昌主仆疏远了。
 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