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的超过他们送来的数十倍的粮食。这粮食是信王给大家的“赈灾粮”,所有人都必须收!
    大家一听是信王给的“赈灾粮”,便收了,大家都是大宋子民,大宋亲王就代表着北方的大宋朝廷。他们都赞叹一人之力复起攻金的信王千岁,他们不承认难逃的皇帝赵构,只承认信王赵榛。就凭借赵榛母亲是贵妃,将来的皇帝是谁,还不一定呢!既然是朝廷给的度过兵荒之灾的救命粮,那百姓们就收了。就这样,才解决了大军无法前进的问题。
    当想起了与耶律大石会谈签约地那个小镇客栈上,所遭遇的心向大宋的那些金兵汉人军官兵和淳朴的乡民们。再加上周围无数冒死迎接军队的百姓们。赵榛想到,扶起这个国家的支柱与最爱国的,竟是那些身份卑贱的底层民众,他们有着比高官贵族们更强的爱国赤诚和更强的良心责任感。
    国难当头之际,对大宋最忠诚的人不是那些高官贵族,反而是那些平素被人瞧不起的低贱之辈。一切像是反过来一般,底层的平民百姓们渴望抗战,他们热切地希望光复失地。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,渴望汉唐盛世,惜恋自己汉人的统治,惜恋沉沦的大宋国家,他们热切地期盼着国家的军队能早日反攻打回来。
    而相反,昔日备受朝廷恩惠的旧官员和贵族以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