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我们的1654 > 第239节
    清初,福建的大木一株值价不过数两;乾隆时,福建的桅木已涨到一根需价四五百金。
    又据资料记载,康熙年间,打造洋船,却每只需要用数千金或千余金。
    雍正时,内地造一洋船,大者七八千金,小者二三千金。洋船的一般造价,在十八世纪上半时,平均在白银五千两左右,到了十九世纪时,已是造大船费数万金。
    当然,除了可用造船的木料越来越少之外,这价格越来越高也和船型越造越大有一定的关系。
    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对这些物价问题不在意,却对这份资料里面的另外的描绘更感兴趣。
    在明末时期,南洋贩货回来的船户们,给福建闽南的一些造船厂,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消息。
    他们在航行中看到,暹罗国从海口到国城,溪长二千四百里,夹岸大树茂林,而且木质坚实适宜作船。
    特别是在广南地方,出产一种长达八丈,通身无节的桅木及盐舵木。
    在吕宋群岛,树木约四千二百种,高约五十丈,便于建船、屋,而且岛上铁力木尤为丰富。
    在婆罗洲北岸,也有不少松木,堪作大桅,所有这一切都令大明商人欣喜不已。
    其实在这一时期,由于大明政府认为自己的国家非常有特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