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我们的1654 > 第413节
免。
    三年(1370)又召集各地僧耆,规定寺院为禅、讲、教三类,要求僧众分别专业。
    随后又召集江南名僧至南京,启建广荐法会及点校藏经,进行刻版。
    对于僧人普给度牒,废除过去计僧卖牒的免丁钱,但是不久代宗景泰二年(1451)因救济四川、贵州饥荒,采纳朝臣建议,实行收费发牒制度,凡僧道纳米五石者,给与度牒。
    宪宗成化二年(1466),淮扬地方大饥,也用同法以赈济。
    成化八年(1472)淮扬巡抚张鹏请给僧道空名度牒一万道,以买米济荒,虽一度遭到反对,但到了次年户部却发给空名度牒十万道,以赈济山东。
    这样,有牒僧道既大量增加,寺观自然随之而增。据成化二十一年(1485)统计:
    在成化十七年(1481)以前,京城内外的官立寺观,多至六百三十九所!
    后来继续增建,以致西山等处,相望不绝。自古佛寺之多,未有过于此时者。而纳费发牒之举,直继续到明末为止。
    明代寺院的土地虽不如元代的多,但明初对于大寺,也常有给田赡僧之举。
    如报恩、灵谷、天界,号为南京三大寺,都有许多寺田。
    南京报恩寺的田地塘荡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