赶集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,俨然成为县城外最热闹的一处小市镇。
    球场的大看台仍然每天上演杂剧或者渔鼓戏,门票依旧免费,只需要缴茶水钱。随着演义故事的慢慢流传,不止闲汉、老人们每天等着球场开门,连学馆的书生文人也慕名前来观看曲目,讲评唱词,并为此撰写文章——当然是李绮节暗中命人收买好的部分读书人,她不懂自我营销,但打广告、吹牛皮谁都会。
    当县里人人都在谈论球场上演的戏目,其他人就算不爱看戏,为了显示自己并未落伍,也得抽空来瞧一瞧。看了上半场,休息半个时辰,在球场周围的小面馆、小食肆里吃顿饭,接着看下半场,午后才是每天一场的球赛,由雇佣的蹴鞠艺人们表演。
    球赛看的人多,但球赛的生财由官府和野路子的人掌控,和李绮节不相干,她也不愿插手其中,只当作不知道。到目前为止,租赁周边商铺和前来看戏的各位顾客才是球场收入的大头。
    球场的戏目之所以如此吸引人,不是因为几个艺人师傅是什么名角儿,很大原因,在于题材故事。
    明朝也是有广电总局的,永乐年间,官府正式颁布禁令,严格限制各地戏班子演习曲目的题材和形式。从内容上来说,不许涉及朝廷政事、宫廷纷争,从人物上来说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