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的刑律体系。但人们不要忘记,这部因成为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律而名垂青史的法典,毫无疑问是受了那部只有短短五年生命的《大周刑统》的影响。而柴荣那句载入史册的“不因怒刑人,因喜赏人”,更让人看到了他鲜明的法治思想,令后世无数的史学家感叹不已。
登基短短一年,柴荣以惊人的精力,四面出击,全面革新,事必躬亲,令朝野震惊。以至于当时在河南府任推官的高锡上书劝谏道:“天下四海之大,日常政务之多,即使是尧、舜那样的圣君也无法事必躬亲,如今陛下竟然全部亲自处理。但天下人却并不会认为陛下有多么聪明智慧,反而会说您狭隘多疑,不相信群臣。陛下只需选贤用能,赏功罚过,天下何愁不能太平!何必亲自处理那些低贱的事务,而丢掉为政的根本呢?”看了如此尖锐的劝谏,柴荣只能苦笑而已。
高锡说得不是没有道理。但又有谁能明白他心里的急切与焦虑。天下破碎,民不聊生,外部威胁更是日益严重。赏功罚过,说得如此轻松,但内忧外患的天下还经得起任何的失败与错误吗?一旦不慎,中原随时都可能遭到灭顶之灾。柴荣深深地叹了一口气。人们怎么想,怎么说,不是最重要的。重要的是,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天下。
或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