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炼之炼”中而炼,道向无为之无处而为。三茅真君云:“灵台湛湛似水壶,只许元神里面居;若向此中留一物,岂能证道合虚清?”如此行之,则身中之国土自然清静。这就是本章指心明道的总旨。
圣人无为之道,既可以治己身,又可以推及以治人,无论治己与化人,皆是一个“无心”。若是以有心去治世化人,则爱民者反而害民。阳动阴静,一开一阖,治乱兴废,皆从中出入。世人多有患得患失之心,凡事先为自己邀福,即是积善德也不纯净。德有多个层次,其质量也有差异。修真证道就是一个不断修心累德,直趋道德之乡的过程。正如青龙山人宗师所示:“无心是道,空心仙鎏,明心神基,浊心凡俦。春秋易度,道德永留,惜时如金,静里觅求。”修真炼己,积功累德,就应当苦行其当行之事,熟行其当行之事,禁绝其不当为之事,精进励志而求必成。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,禁止旧习而不染俗习,达到对境无心,对境忘情,识神无垢无尘,元神活跃,方合乎道性标准。
太上圣祖是道家学说的开山鼻祖,他所宏扬的道德观,放之四海而皆准。用之治国而国富,用之化民而民自朴;用之治身而身存,用于修道而道果可得。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,是中国的擎天柱。忆远古尧舜等先圣,都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