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7节
的巨细精粗,偌大世界的无穷色象,莫不出自大道,莫不包容于心。执古道纲纪而行,御今之有。以静应物,以无驭有,身处尘中不染尘,缘花镜中心不迷。那便是“心清水显月,意定天无云”的道境。
    前辈云:“真理无古今,横直在人心;若执偏邪理,皆是造业人。”修道修理,修理依真。道就在日常生活中,修道是件极平常、极平实之事,只要将五德贯通于二六时中,自自然然行于日用之间。不但独善其身,而且兼善天下,这便是修道。若是离开日常生活工作,破坏正常的内外环境,甚至荒废正业,陷入狂热冲动,失去理智,皆非修正道的表现。此正是“以其有而体其无,体其无而用其有之妙也”。
    【本章说解】
    本章是在辩说物理的境界,与上章所讲的不可为物情所累,而困扰于世俗的宠辱中,因此而产生得失之心。而且为进一步了解宠辱的发生,都是由于我有我身之累而来。“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”由此便可知在现实世界中,所谓“我与无我”之间的关键,都是因有此身的存在而受累无穷。但我身是血肉之躯,处于后天的生理状态,也就是阴阳物理的造化而来。因此便进一步说明心物一元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理则。这也是道家学说始终从生理物理入手,研究人体生命科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