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7节
是微观的,也是宏观的,是一种无极性的演变阶段。这“五态”都是道的本质现象。进入第六态“太极”阶段,才分阴分阳,产生有形的变化。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生万物。从此才产生千姿百态的万物万状。
    自然大道宇宙的隐显层次,都是由宇宙本源的混沌态演变而成,其演化的规律,就是轻清者上升为炁,重浊者下降为器,故才产生了不同的级次,形成大道包容下的形质各异,层次分别,充满太空的三千大千世界,以及五彩缤纷,种类万千,形状万殊的无色世界和有色世界。对于大道虚无的本体以及隐态的无色世界,处于低维空间的人类不可见、不能听、不能摸,故曰“搏之不得名曰微。”
    人若能修性炼命,修心养德,除去人心之私,洗涤身中阴浊,一尘不染,心空无物,则小中自然可以见大,无中自然可以生有。当由后天复返到先天虚无状态,回归到大道本源之时,即能知微、明微、见微的深义,就可以成为一个拨弄太极之人。
    【此三者,不可致诘(jié),故混而为一。】
    “此三者”是指“视之不见曰夷”,“听之不闻曰希”,“搏之不得曰微”。
    “不可致诘”,“致”者,极尽之义。“诘”者,问也。此句是说:大道无色无象,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