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如水,不随物转,不被尘蒙,对境无心,唯道为尊。能守此静,常抱此一,道朴便不会散失。
道在天下,撒播十方,弥散六合,三界内外,万物万象,浩瀚无垠,无不是无名道朴的妙作。万殊的物质世界,犹如水流归江海,自本而末,末亦不离其本。道体之朴,未雕未琢,其体皆为不可见的希微精华物质,故曰无名。天地之始,万物之生,皆出自这个无名无象的“朴”。人能知止于朴,则物不会因道散而亏,道也不会因物而散。好比川谷之气,未尝不随水流而通于江海;江海之气,未尝不反通于川谷,本与末未尝一日不循环。道之在天下,即此一本散万殊,万殊归一本。天下自然之理,概如此而已。
尽己章第三十三
【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】
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,能知于外,知别人的长短与善恶,知显态世界事物的外象,此谓之“智”。能知于内,知道自己的短处与不足,明白显隐两态世界宏观与微观事物的本质,谓之“明”。“智”字的结构,是由上“知”与下“日”组成,知在外,日在内;其意就是既要知外,又能明内;知外是为了明内,明内则可以达外。
世人之所以不能明道,正是因为不能内明。心地昏昧不明,眼睛只向外看,只去知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