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用”的辩证关系,明示天下万物,皆是向相反方向变化,而又返复于本的规律。天地阴阳消长之道,不翕聚,不能施化;不施化,不能翕聚”。“翕”音西,同“吸”字,即收敛之意。翕聚者,气之静;施化者,道之动。静者,道体可以立;动者,道用可以行。据此两者反复之力,则阴阳进退通畅,万物生化不息。由此可见,反复之力,就是大道动静之先机。宇宙间,无不有复反之理,反之而复命立基,反之而乾坤合体,反之而阴阳受符于北元,反之而斗柄回寅于太簇。反复顺生逆克之妙,难以尽言。
圣人深知逆克之微机,故不溺于人欲之私,逆世俗常人之欲念识心而动。“反”者,以阳克阴,去妄存诚;“复”者,复命归根,合于大道本体之“一”,复于阴阳之交,汇于混沌氤氲(yinyun),尽事物之变。反复之道,乃是正己正人,修身治国,无所不得其用也。人能以此阴阳动静反复之理而修,即可以出有入无,以无驭有,执两用中,即可与大道同其功用。
天地造物,虽有动静体用之分,但惟重一个“反”字。“反”者,具有反复顺逆之机,生克颠倒之理,有回风混合之妙。阴阳之道,动则顺生,因而天地万物生生不已;静则逆反,天地万物返本复命归根。古有“顺生人,逆成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