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。依此类推,凡不符合中道者,余者应损之,不足者应补之,以复归中心,回归本源,与道合真。
【天之道,损有余,而补不足;】
“天之道,损有余”,天道常以中和为上,损有余而益不足。损有余是为了抑制物盛则衰,物壮则老,物刚易折等超过极限的质变现象,避免导致物极必反,走向极端,失去中道,故而抑之。
“而补不足”,就是扶弱助柔。为了防止事物在萌生初发阶段,因力量不足,稚嫩易断而中途夭折,不能达至中道,故而助之。天道就是以此法则,来维持宇宙间的生态平衡,维护天地万物的有序化运转。
“有余”与“不足”,都是一种失偏现象,均不符合中正之道。若任其有余而不损,则有余愈积愈多,愈多愈余,余过则满而为患。天下之事,凡过于阳、过于阴,或过于寒、过于热,此等偏于一极者,皆是有余。若有余者不损,超过极限,就会走向反面。从另一方面说,若是听任不足而不补,则不足者愈显不足。自然界如果阳不应时,阴不顺令,雨不能润,阳不能照,则万物不能生。故凡失去一极者,皆是不足。不足者若不补,终而至于走向反面而倾倒。
天之道,慈悲为心,至公无偏,必损有余,不使有余者太过;必补不足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