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37节
使不足者不及。如此损舍有余,扶补不足,才能使天地万物平衡运转,归于中和,此为天道之自然也。
    【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】
    “人之道,则不然”,人与天道相反。人心多是损人而利己,损公而肥私,损贫以奉富,夺弱而益强。不是雪中送炭,而是锦上添花。
    天之道大公无私,损有余而补不足,以消灭贫富不均的差别,从而维持自然法则的平衡。人心多私,占有欲极强,欲得之心,愈多愈好,无有止境。人心是个无底洞,永远难以填平。
    天道之损有余,正在于补不足。人之欲心妄念,恰与天道相反,凡是弱者,便以强欺之;凡是不足者,反而损之夺之。对有余的强者,曲意随顺,阿谀奉承,极力讨好;奉之惟恐不够,于是便去损不足,以奉有余。人道之不平,皆是人心之私过贪,皆为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贼所害。既害人害物,又损己性命。若能效法天道公平法则,损去多余者,扶补不足者;抑制强者,帮助弱者。如此方合天理,才是善德。
    损就是“舍”,“舍”就是“得”(德)。德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一种高级道性能量物质。舍与得是辩证的统一体,是自然界物质演化的规律性。世人不明天道之理,为人处世,待人接物,常以“我”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