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着首都的作用。周成王时,西周还在东方的洛邑(今河南洛阳市洛水北岸)营建了东都成周,以加强对东方殷故土的统治,从此中国开始了在国都之外又设陪都的历史。
考古勘探和发掘目前还未找到周都丰、镐的确切位置,不过,战国时期成书的《周礼·考工记》对周人的都城宫室作过粗线条的描绘:“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。”大意是说,工匠建造都城,作正方型,每边长九里,各有三门。城中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道各九条,在城内的左边(东部)建造祭祀祖先的太庙,右边(西部)设置祭祀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坛。前面(南部)是宫廷,后面(北部)是商业区“市”。《三礼图》一书还根据文献想象,画出了周王城图。现存春秋战国一些都城的遗址表明,《周礼·考工记》所载至少有若干事实作为依据,并非完全出于臆造。周王城对后代的都城有一定的影响,周以后的都城在设计时或多或少都附会《周礼·考工记》的原则。西周同时设两个都城以加强中央统治的作法,在当时是一个创举。成周分“城”和“郭”两部分。城又称王城,是西周统治集团的驻地,面积较小。“郭”在王城以东,面积较大,主要用来安置商朝贵族和驻屯镇守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