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的西周军队。这种都城设置“城”和“郭”的制度,以后也为各国所继承。
    《三礼图》中的周王城图(据刘敦祯主编《中国古代建筑史》)
    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将都城东迁洛邑,开始了春秋战国时期。这一时期,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,生产力不断提高,各地经济逐渐发展起来,人口也相应地不断增加。政治上,诸侯国林立,各国之间争战频繁。这些因素,一方面促使都城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,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都城自身的发展和完善。
    平王东迁时尚有1200余国,见于记载的也有140多个。每一个诸侯国都有一个都城,一些诸侯国的都城还经常迁移,如晋国先后就曾六次迁移。史书上关于那个时候“城某地”、“筑某都”的记载,不胜枚举。当然,有些都城实际只是一个小城,无论人口数量和城区面积都很小,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影响。由于年代久远,很多不重要的都城现在都湮灭了。那时比较著名的大国,在比较稳定或强盛时期的都城,分列如下:齐国 临淄[zi资] 今山东淄博市东北
    晋国 绛[jiang匠] 今山西翼城县东南
    楚国 郢[ying影] 今湖北江陵县西北
    鲁国 曲阜 今山东曲阜市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