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前讨论,递给明觉一个眼色,两人走到外面。
“那位施主说得没错,昨天用了三石米,确实有此紧。今日小僧看外面,似乎人还要多。”
芳年以前当过家,在裴家也曾命人搭过粥棚施过粥。一般来说,一次最多一石米,其余全是水。就那样,一户人家,施粥能坚持个把月就算不错了。
灾年粮贵,往往比太平年月里涨上数倍不止。
“现在米粮价格多少?”
明觉在寺中呆了一段时间,早已不是那个吃穿不愁的皇子。他沉吟着,“二十八两一石,还买不到中白米,常是掺了下白米和陈米的。”
平时是二两银子一石,居然涨了这么多?粮贵银贱,那些黑心的商户们,正是发灾难财的好时机。
“寺中的存粮有多少?”
“不多,若每天以六石米计算,撑不到一个月。”
芳年的心揪起来,才入冬不久,要是中途断粮,正好赶上雨雪天气,那些流民可怎么办?
狠了狠心,道:“还是照旧用三石米,多兑些水。”
“小僧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等领了米到厨房,李氏看着还是三石米,嘴巴撇了一下。
厨房共有三口大锅,同时煮上粥。芳年瞧着,三个妇人不时地手木棍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