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传唤,只能快步前往提刑司,去了才知并非提刑官唤他,而是其下属检法官,他才稍松了口气,那检法官问过详情后,竟又吩咐了句:“尽速去查,莫要懒惰!”
周万舟出来后,越发躁闷。仕途为官,无事时自然千好百好,一旦有事,便是各般窝气。他甚而有些懊悔起来。他原是京城吏部的吏人,直升到最高一阶都孔目。朝廷有“流外出官”之制,又叫“年劳补官”,吏人做到高阶,累计二十五年,可出职补官。他便是借这“年劳”,得了个九品官阶。
做吏人时,身份虽低微,却手握笔管,掌管百官文状历子。天下官员考课叙迁,尽都要经他之手。尤其各路州官员,为求升进,年年都要托人说情,送钱送物。略不顺意,笔下一勾,便让那些官员困滞淹蹇。
等他出职为官时,这些吏人阻滞加倍反施了回来。大宋官制,极重流品出身,像他这等年劳补官,只被视为杂流,升进极慢,且不由主路,只能从水部、司门、库部这些偏冷衙门递升。原先是官员求托他,如今变作自己去求那些文吏。那些文吏晓得他们来历,既妒又蔑,因而肆意为难卡阻。他积了二十五年的傲横之气,短短几年间,便被那些吏人削磨尽净。再加官职低微,去哪里任职,都不得不受长官层层压制。人虽站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