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骨却早已麦秆经秋雨,枯软倒伏。
直到这两年,他才终于熬出些头脸,来这应天府任了司理参军。职阶虽算不得高,却毕竟是京府之地,手下掌管几十个吏人。每遇讼案,争讼双方都抢着来请托。这时,他才算尝到些官威,如同一棵树,辛苦种了五十来年,才算得果获丰。
可眼下,这焦尸案人人争瞧,极难蒙混过。若查办不清,便又得栽进深沟。他回到自己那小官厅,坐在案前,呆呆出神。
直到过午,那个小吏才拿着那块银子来回禀:“应天府有三处叫这‘和春’的,一家是酒肆,一家是客店,还有一家是妓馆。这三处,小人都去问过了,三家虽唤这名,却全都没在银子上刻过字。”
“你问的是店主?”
“嗯。”
“混账!只问店主哪里问得到?你再去细细问问这三家里外所有人等!”
那小吏忙答应着又跑了。他气闷闷等着其他人回话,却不见一个人来,官厅之中也空冷冷,寻不见一个人影。他越发着恼,却毫无办法。直到傍晚,那些人才陆续来回话,全都无所获。他只能一个个呵斥一顿,到后来连呵斥的气力都耗尽,只能摆手驱走,起身回去歇息。
才出官厅院门,那个小吏满脸欢喜跑了过来:“参军,问出来